宣城市宣州区寒亭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,积极打造“仁和”宣讲品牌,创新宣讲模式和宣传路径,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“最后米”。 宣讲主体多元化。强化组织领导,寒亭镇始终将党的理论和政策宣讲,作为新时代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,抓在手上、扛在肩上、放在心上。年,专门成立理论宣讲领导组,党委书记任组长,分管意识形态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,成员由其他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。强化队伍建设,该镇有两支专职宣讲队伍,“仁和”志愿服务理论宣讲队,成员由党委政府班子成员、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村(社区)党总支书记组成,重点讲形式、讲任务、讲成就、讲发展。百姓宣讲队,由各村推选出的政治素养较高的老党员、致富能手或村里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成,突出身边人讲身边事、百姓话讲百姓事、大白话讲天下事。此外,积极邀请专家队伍下基层,注重讲原理、讲立场、讲观点、讲方法。
宣讲形式立体化。注重基地打造,该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宣讲主阵地,重点打造寒亭镇仁和广场、通津村文化广场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室外活动基地。同时,向企业延伸,拓展寒亭工业集中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基地;向村组辐射,村、社区依托家庭农场、经济合作社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、农家书屋打造多个宣讲基地。注重形式多样,坚持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,突出“短、平、快”,综合运用集中宣讲、现场座谈、知识竞赛、互动问答、交流体会、艺术化宣讲等多种形式,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便捷、管用的“理论套餐”,使宣讲方式从传统单一的集中式辅导报告,向分散式百姓化、特色化、文艺化等多元立体宣讲方式转变。10月23日,寒亭镇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艺术化宣讲活动,为天门村及周边百姓们在欣赏艺术文化中,潜移默化学习领会总书记思想精神要义。注重分众实效,把握机关党员干部、农民、社区居民、企业职工等不同对象对理论需求的差异性,有针对性的进行宣讲,特别面向基层群众注重从故事讲起,从金句讲起,增强宣讲的实效性。今年以来,围绕习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、决战全面小康、决胜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宣讲活动达16次,群众反映愿意听、听得懂、还想听。
宣讲主题复合化。坚持中心导向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,不断完善宣讲主题,搭建为以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为主线,以理想信念教育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、移风易俗教育等内容为常规,以教育、文化、科普、卫生、体育等服务为实践的复合型宣讲内容体系。尤其根据镇情,突出抓好三个方面。文明志愿服务播撒“道德种”,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深入村组讲述身边好人故事,深入农家宣传移风易俗,深入学校引导学生扣好“人生第一粒扣子”,坚持典型引领,倡树崇德向善新风,年已评选各类先进典型52人。坚持成风化俗,厚植移风易俗新风,依托九嫂农庄等“新风堂”引领乡村节约新风尚。农技志愿服务传授“致富经”,坚持扶贫同扶志、扶技相结合,组织“百姓宣讲”志愿服务队中的致富带头人、种粮大户等开展“农技推广手拉手”活动,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1户,让村民“富脑袋”更“鼓口袋”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。管南村贫困户毕修明在种粮大户李国强帮助下,不仅种植再生稻获得大丰收,更种下了科技富民、自强自立的思想钢印。法律援助服务助推“平安行”,“仁和”志愿服务队法律宣讲员进组入户开“板凳会”,以案释法,通过鲜活真实的案例普及跟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“法”,今年已开展普法宣传10次、法律援助11次,镇群众矛盾纠纷同比下降率10.6%。
宣讲载体便民化。强化“搭台”意识,把基层宣讲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搭建舞台、培育能人、入脑入心上。精心打造宣讲主阵地,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从外墙设计到宣讲课堂,围绕“习语金句”展开布置。精心打造“学习吧”,做到硬件设施配套到位,“学习强国”LOGO随处可见,全天对外开放,基地学习氛围浓厚。今年以来,该镇契合当下时事热点,邀请省级理论专家在宣讲基地开展专题讲座2场,市、区两级宣讲团成员赴该镇开展理论宣讲6场。用心培育乡土文化人,组织开展百姓宣讲员专题培训,积极培育乡土文化能人,激发村民参与文明实践内生动力,涌现了肖北村“乡贤”刘书德、福定村盆栽种植大户黄金根等一批颇受好评的“百姓宣讲员”。高水平百姓宣讲员也不断反哺村组。依托人才资源,通津村成立“五彩”小分队之绿色宣讲队,管南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宣讲小分队,让宣讲真正走进田间地头,贴近生产生活实际,方便群众参与。积极探索艺术化宣讲,注重用群众乐于接受的、生动鲜活的文艺形式,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、更有活力、更有温度。年,该镇先行先试,结合打造特色卫浴小镇建设,编排了小品《小镇故事》,在首届“卫浴桃花节”开幕式上初次亮相便收获全场好评,后期又被改编成小戏《卖马桶》,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巡演,通过艺术化宣讲方式,让群众在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中,增进了对镇域发展方向的理解。(周磊程艳)